行业动态
挽联以抒情为主,文采次之。
如果是至亲之丧,往往悃愊无华,以见沉痛乏思,无暇推敲。历代挽联之中,多有设想逝者地下相逢亲友,并言及生者,恍如未死,最得婉曲哀痛之效。
例如甘肃楹联名家吴可读的挽亡女联:
吾婿无生悲,念地下相随,代奉舅姑终妇职;
汝生何太促,痛天涯远隔,不闻父母哭儿声。
清末中兴名臣江西梅启照的挽长兄联:
地下见爹娘,为言季子非人,不孝不弟;
云间逢父老,共说宰官爱我,廉善廉能。
晚清进士福建叶大遒的挽内弟黄叔勤联:
嗟嗟长吉,天上虽不苦也,其奈阿?何,忍看寸草摧心,未报春晖先萎落;
申申女媭,地下果相逢乎,且修来世罢,若向石林问状,为言壮岁尚蹉跎。
“女媭”是《离骚》中人物,多以为是屈原之姊,此处借指黄叔勤的姐姐,作者亡妻。
清末藏书家丁立诚有代其弟丁立中挽叔父侧室王夫人一联:
地下见先公,道婚嫁尚余一弟;
天台参古佛,祝轮回莫证三生。
联中“先公”指作者丁立诚兄弟的亡父。
还有一些挽联,作者姓名已经失考,便统一标为佚名。
如挽兄弟联:
兄竟去矣,地下遇双亲,先为致意;
弟将何之?堂前抚诸子,不负嘱音。
挽妻弟兄联:
麈尾想风流,愧我不才,难随君座;
鲸踪归沧海,与翁相遇,莫道婿贫。
挽姊夫联:
出兵恒而直指,君早扬镳。未几解组归国,搜罗金石图书,怡情晚景。讵清辉暂别,三千里惊报飞来。何时再见曼卿,真是九回肠欲断;
莅甥馆以承颜,我始舞勺。回忆牵裳连襟,相与文章樽酒,讨论深宵。乃遗砚能传,四十年尘缘了却。此去倘逢先姐,为言一介体犹强。
挽母舅联:
天边忽陨少微,从兹小草无知,奚所瞻依成宅相;
地下若逢先父,但说灵萱尚健,莫提坎壈到孤儿。
这种写作手法不独亲党可用,还可以施诸友好。
如扬州有五老会,先没其三,剩二老,后又殁一老,未殁者挽之云:
社中曾有几人,悲君又逝;
地下若逢诸友,说我就来。
另有结拜兄弟八人,其中六人先后谢世,忽又弱一个,存者挽之云:“座中只我二人,痛君又去;地下若逢诸友,说我就来。”机杼与上联略同。
其他如晚清词学大师朱祖谋挽福建高啸桐联:
江干大有邹枚,咫尺蓬山,岂谓回舟从载酒;
地下若逢龙比,冤亲萍水,未须奋笔议横刀。
“龙比”即关龙逄、比干的合称,与上联“邹阳、枚乘”相对,一称其文,一赞其忠。
湘军将领王诗正挽左宗棠联:
军前痛哭老元戎,方从绝域归来,顿失瞻依如父母;
地下若逢先壮武,倘话中朝故实,莫谈坎壈到孤儿。
“壮武”是王诗正之父王錱的谥号,湘军早期创始人,三十三岁时战死江西。
年,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去世,很多社会名流纷纷撰联致哀,其中广西赵炳麟挽曰:
唐刘晏青史齐名,一代计臣光奕世;
汉梅福丹心犹昔,九原为我告先皇。
著名报人汪文溥撰联:
国中有此大实业家,综平生黑白是非,乃与海外推崇不一致;
地下若逢故李丞相,话人世玄黄翻覆,应叹当涂符谶失前知。
“李丞相”指直隶总督李鸿章,生前与盛宣怀关系密切。
另有佚名挽盛宣怀的祖父联:
前身是金粟如来,数十年荡节所临,凡转饷治军,振荒察吏,与胡文忠运筹决胜,翌赞中兴,迨功成泉石优游,更有令子克家,支柱危疆,屏翰允推南国纪;
登第且琼林再宴,九五福箕畴大备,于敬宗睦族,教惰施医,偕先府君利物济人,流连文宴,倘地下英灵重聚,为说孤儿无恙,闭关誓墓,草堂未勒北山移。
西泠印社的书画名家朱剑芝曾撰联挽浙江提督吕道生:
将军从天上飞来,白马威名震寰宇;
文忠若地下相遇,青春事业付烟云。
“文忠”是李鸿章谥号,吕道生受知于李鸿章,曾统帅白马队,为淮军宿将。
广东著名学者梁鼎芬挽同乡陈昭常联:
关中见赏陆尚书,回思万里驱车,行在烽烟诗一束;
地下若逢龙表弟,为道孤臣种树,崇陵风雨泪千行。
“陆尚书”一作“鹿尚书”。
下联的“龙表弟”据云南由云龙《定庵诗话》所载名叫龙文,与梁鼎芬为中表亲,生平不详。
欧阳寿珊代李吉六挽戴某联:
公已幸晋爵于朝,宠锡鸾章,况文郎竞爽庭前,共知令子亢宗,品皆玉树;
我亦抱采薪之忧,礼亏鹤吊,倘先君相逢地下,莫道孤儿卧病,瘦比黄花。
浙江书法家何颂华挽潘廉伯太夫人联:
膝前乃有佳儿,能将邃学艰辛,长此养亲兼养士;
地下若逢吾母,为道宦情平淡,不堪医国只医人。
当时何颂华卸任海宁、慈溪知事之职,回到家乡诸暨市枫桥镇行医。“潘廉伯”或是其同乡。
此法也有用于社会名流而寄托感慨的,如1917年,滇黔联军右翼军总司令戴戡率部属与刘存厚川军激战而亡,一同殉难的还有熊其勋、张承礼、黄大暹等人,黔军五千人全军覆没。
近代法学家四川江庸有挽川中殉难诸人联:
黑头都督,白面书生,每从新会坐中,论到艰难辄相忆;
蜀道崎岖,益州疲敝,倘遇昭威地下,未知感叹更何如。
蔡锷被称为民国的“昭威将军”,袁世凯称帝期间,曾发动护国战争,民国五年病逝。
再有伦敦大使馆挽孙中山联:
生时就职南京,殁后葬身吴会。孝陵在望,地下遇高皇,慷慨谈心有良伴;
昔年被拘行辕,此日设祭使馆。节署依然,旅中逢堪利,凄凉感旧说先生。
联中的“高皇”即明太祖朱元璋,明孝陵和中山陵同在南京玄武区紫金山南麓,二人又都是旧王朝的推翻者,可谓“良伴”。
此法不单可以寄托哀思,还可以用来嘲讽泄愤。
例如佚名挽内务府总管荣禄联:
天外尚有康梁,闻此老全归,纵使笔底千言,几时论定;
地下若逢刚启,话当年同事,只为腰缠万贯,一步来迟。
“康梁”指康有为、梁启超,“刚启”指刑部郎中刚毅和礼部尚书启秀。
湖南某人挽教育总长汤济武联:
问傲弟为虎作伥,贻害湘中,生谁祸首;
俨摄皇从龙佐命,相逢地下,死亦余辜。
汤济武即民国初期著名的立宪派人物汤化龙,191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,曾支持袁世凯独裁。
以上列举了二十多副“地下相逢”的挽联例子,数典不能忘祖,这种写法最初是出现于李商隐的《隋宫》:“地下若逢陈后主,岂宜重问后庭花。”在历代的诗歌中也常有运用,如宋末戴表元的《史亨父挽诗》:“平生潇洒王文学,地下相逢且说诗。”明代林翰的《进贤女子许嫁而夫亡守志而终诗以挽之》:“地下相逢应识面,从教和泪剖心看”等等,例子很多,不多罗列。
第九届彭玉麟对联大赛期间,有一道联题为李煜,笔者侥幸参加决赛,即用此法撰联:
眠卧榻之侧,服牵机以亡,时命两难酬,与陈后主地下相逢,共叹金陵王气尽;
念鹡鸰赋文,哀鸾凤书诔,才情何沛发,较安乐公宴间喜笑,尤思故国泪痕多。
李煜与陈叔宝都建都金陵,葬于北邙。立意遣词尚不算勉强,可谓擅于偷式。
- 上一个:装裱字画保存的一些知识
- 下一个:室内室外环境更适合墙画壁画